:::

23. 【馬公國中校舍興建工程二三事】

馬公國中校舍興建工程二三事

校長 許喬松2009/06/11


本校前身是「縣立馬公初級中學」。民國54年由「光武營房」遷至現址。三年後,政府實施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」,隨之改制為國民中學。為執行「省辦高中、縣 市辦國中」教育政策,本校曾大興土木,蓋了很多教室,容納急劇增加學生數。隨著時間更迭,這批教室已逐漸斑駁殘破,不堪使用。
又本校地處縣轄區,學校規模最大,家長對學校教育需求殷切,歷經多位校長擘劃經營,除一般教育外,並發展特殊教育。期間陸續於校區南面興建美術、音樂、體 育、工藝、家政館等宏偉建築,校舍儼然。綜觀學校全貌,建築物新舊雜陳不甚搭嘎。老舊校舍座落在學校北面、西北面,已歷四十年餘,幾成危樓。若不拆除重 建,將嚴重危及師生上課安全,令人擔憂。
民國91年,個人從中正國中調任本校,即成立「校舍工程改建委員會」,著手規劃老校舍整建事宜。廣徵意見,同時向上級反應需求,爭取經費。經縣府呈報教育 部後,核撥專款新台幣9020萬元整。旋於民國92年底順利發包,鳩工興建,歷時兩年完工。汰舊換新後,共新建普通教室24間、大型圖書館、會議室、綜合 活動教室、炊事廚房、通廊、健康中心、園藝造景、地下停車場…等完成啟用。此後,全校班級數半數移至新教室上課;有空中走廊銜接教室與辦公大樓,使教學和 行政服務支援更方便;廚房炊事可供應1600位師生午餐,大幅改善用餐品質;讓出空地作庭園造景,種花植草,使校園更加美觀;高低地形順勢作階梯教室,

供藝文活動、室外教學…等等。
設備設施完整,教育品質明顯改善。解除「北面」危樓危機。後續還有「西北面」老舊教室也在想辦法解決中。
今年政府執行擴大內需,教育預算大幅增加,很幸運,本校獲新台幣8000萬元工程款,「西北面」老舊校舍因而更新再望。該處鄰北大門,是學生上、放學主要 通道。面中華路是車輛進出馬公市區交通最頻繁要衢;目前是特殊教育身障生上課教室,及主要活動地點。也是民眾進出本校最便捷的地方。本區將朝向維持原有功 能,另新闢藝術與人文教學區。強化「校園社區化」,開放校園空間及學校資源與社區共享方式設計。茲分列本工程更新細則並簡要說明如下:
改建原則:
(一)延續先前全校整體規劃之精神與脈絡,配合新的修正因素做適度調整。
(二)施作程序,採先建後拆,以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及學生活動為原則。
二、新建項目:
教學大樓一棟:連接至善樓及家政館,含普通教室12間。採雙面造型二層樓建築,必要之樓梯、川堂、廁所數量均應計入。
特殊教育專用教室共10間:內含啟聰、烘焙、電腦、知動教室、辦公室各1間,特殊班級教室3間,生活起居教室1間(兩間教室大)。
音樂、美術教室各2間:供普通班學生使用。
藝文展演活動場所1間:空間約200平方公尺可供表演用。
重建校門1座:校門移至交通方便,視野空曠的地方。進入校門即有廣闊的吞吐空間廣納四方,建物要求莊嚴恢宏,是學校

代表也是社區文化的精神指標,可作居民活動時邀約的明顯地標,使學校和社區互利共享,營造「學校社區化」的教育環境。
校園景觀設計及園藝規劃:拆除後釋出空地,依「廣場教室化」與「校園公園化」的理想,規劃庭園、步道、植栽與草皮。使用自動化灑水,使學習環境存在於生活與教育之中,讓優美的境教發揮潛移默化的功能。
普通班、特教班教室及設備,悉依教育部頒「國民中學設備基準規劃」,其內部數量,每間教室需配置資訊管路,有學習角供做媒體教學準備,有適當的空間供清潔工具擺放、布拖洗刷、晾乾之用。
三、預期效益:
懸宕已久的老舊校舍經改建後,整體校園將呈現完整美好的景觀。
以往北面校門背對交通要道的破陋景象,重建後,交通動線將更流暢,師生上下學有更佳的安全保障。
伸張公平正義,照顧弱勢族群,讓接受特殊教育身障學生有更好的教學設備、設施,良好的照顧,符合人性化的要求。
冀望最後一次老舊校舍改建後,更契合安全、多元、現代教育場所,賦予學校新風貌。


:::

Google網站翻譯工具列

會員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