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9. 94 學年度馬公國中班親會講稿

94 學年度馬公國中班親會講稿

本學年七年級班親會,依輔導室給我的資料,參加家長有 186 位,約全年級家長數 47% ,相當不容易,周末休息時間,各位家長暫時放掉手邊的工作參與盛會,這種關心孩子教育的情形,令人敬佩,在這裡容我以學校負責人的身分,向各位表示敬意與謝意,謝謝大家。

有 一位家長說,從小就期盼父母到學校見老師一面,但是童年時代,父母為生計奔波勞頓,始終沒能與自己的班導師說一句話,讓她非常遺憾。她多麼渴望最敬愛的老 師告訴父母,自己在學校優異的表現;同時也希望父母能認識她常掛在嘴邊氣質絕佳的老師,直到畢業離校,長大成人,這一直是她學齡時期的一個遺憾。很好,因 為妳的參與,讓孩子沒有遺憾。

現代新教育觀,將家長跟學校定位為夥伴關係,休戚相關,共存共容。父母和老師是孩子成長 中最關鍵的人物,彼此之間如果能夠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,將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更豐富,更有人情味的學習管道,如此一來孩子人格的發展,將會更臻健全。希望家 長跟導師善用班親會機制,密切聯繫,良性互動,共同瞭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及學校學習狀況,提升學校教育的品質,使教育輔導更能獲至良好的效果。

本校是全縣國中規模最大,資源設備最豐富,教學最多元,最能夠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一所富有歷史傳統的學校。老師們專業盡職,有愛心、有耐心,指導學生功課,融入其生活作息,師生合作無間,校園一片和諧。

學區家長一向與學校互動良好,善盡言責,適時提供資源,協助學校推展各項教育活動,是本校繼續不斷向前發展,最忠實的推手。

教 育是百年樹人的工程,對於從事這麼重要的工作,我有一個不變的原則是,對學生的期許,以品德為最優先,其次是健康,再其次才是學問。當然,我不否認做為學 生,最重要的事,是讀書,將書讀通了才會有好學問。若為了追求學問,拼命讀書,反將健康弄垮,什麼事都不能做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過去發生的幾件事,像某知 名大學,大學生為了感情而對好友下毒手,為了擁有行動電話而行搶,沒有自我愛惜,也不能愛護他人的品德,前程也就毀了,這是人品教育最大的敗筆。所以,我 對老師指導學生的期許,首重品德的培養,次重健康的維護,最後才是學問的造就。

現在我要跟各位分享幾則教導孩子的觀念:

•  你害怕管教自己的孩子嗎?

說害怕也許過分一點,改口氣說,對孩子不好的行為,不敢當面講,只有私底下同親友說。

緣由: 1 、沒有足夠時間陪孩子,親子關係已不佳,怕斷了日後溝通管道。

2 、認為孩子今日的行為,自己難辭其咎。

說 明: 1 、這種情形比較常見於富裕家庭,因為雙親忙於經營事業和社交應酬,孩子的照顧和教養,幾乎完全交給保母或管家 ( 電影中常看到的情節 ) ,親子之間相處時間少,以致父母常在孩子許多成長的關鍵時刻缺席,因長期缺乏溝通而疏離。如今社會環境與家庭結構改變,雙薪或單親家庭的父母,在對孩子的 照顧上,往往也分身乏術,類此情形日漸普遍。

2 、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做孩子表率,甚至連過敏體質、米粉頭、蘿蔔腿遺傳給下一代而自責。

專家說: 1 、孩子是非常敏感的,他們未必了解父母親內疚深層的意識,但是如果孩子發現可以因此予取予求,他們便會照辦。

2 、在教養上永遠不嫌晚,孩子任何不當的行為,、習慣、態度,都是可以改變的。做父母的只要在能力範圍之內盡了心力,大可不必將一切問題怪罪自己,歉疚情結只會使問題雪上加霜,針對該改進的地方努力,才是正面積極的作為。

二、你對孩子說話用問句?命令句?

緣由: 1 、社會學家觀察到,社會最大的變化是權力的移轉,家庭是小社會,權力從父母中移轉到了孩子。以前父母跟孩子說話很少是問句 ( 這樣好不好? )

2 、現在父母不再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,而是徵求同意 ( 時間不早了,電視關掉去睡覺,好不好? )

說明: 1 、既然是問句,孩子就認為可以不同意,所以他會說:「不要,我還要看,再讓我看五分鐘。」

2 、命令句,孩子就沒有討價還價的機會。避免不愉快,口氣可以溫和,但是態度要堅定。

專 家說:養成孩子良好行為,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管教的嚴不嚴,反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深不深。父母是監護人,監督和保護孩子,使他安全成長,教育他,打 開他的視野。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,不是民主的家庭,而是父母子女各司其職的家庭;在重要的事情上,孩子沒有投票權,因為他們尚未成年,需要指導。

•  驚懼名校學生跳樓輕生!

緣由: 1 、孩子在功課上一向表現亮眼,一次段考自認成績不如理想而自責。不願依家長意思去補習班補習。

2 、「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」,是天下父母共同的願望,孩子表現好,還要更好。

說明: 1 、成為「建中人」不到兩個月的高一游姓學生,學校段考後跳樓,結束十五歲的年輕生命。

2 、游生國中時是學校的資優生,國中基本學力測驗,五科考二百九十一分, PR 值九十九,其中國、英、數三科滿分,如願上建中。

3 、孩子的心聲:「大家都說考上建中後,人生將收穫豐盛。我真的不

想成為那個第一,因為壓力很大!」、「我好想留在武陵高中,生活可以快樂一點。」

4 、現在悲痛逾恆的父母必定會想,既是孩子連讀書不會也沒關係,祇要健康就好,人都是經歷過才懂得痛,可惜為時已晚。

專家說: 1 、教育的目的用來教出一個人,而非單指有成就的人。

2 、教出這個人,必須具有兩種特質:其一是會生活;其二是懂得生命。因為會生活,所以他會把生活變得優質有品味。因為懂得生命,所以他懂得慈悲喜捨,知道做人處世最基本的義理,讓自己活得更開心自在。

3 、人如其面各有不同,有些能力並非與生俱來,努力之後精進,有一天便能開花結果;有些能力是天生的,學了不見得會,就隨緣吧。不是科學的料子,硬是逼他成了科學家,即使如願仍是苦。所以適性發展最重要。


:::

Google網站翻譯工具列

會員登入